Mayuki Aibiki、Noriyasu Fukuoka、Shiro Bando、Hironori Matsumoto、Muneaki Ohshita、Souichi Maekawam 和 Jun Takebe
目的:首次报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危重病人,输注25%白蛋白溶液后,给予抗凝血酶Ⅲ(AT)药物,导致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显著升高的病例。
设计:前瞻性观察研究。干预措施:1)在 DIC 患者接受 AT 治疗后连续测量血浆 AT 活性,使我们能够分析其药代动力学;2)比较接受 AT 药物治疗且有或无输注 25% 白蛋白溶液的两组之间的 AT 活性;3)进行体外检查以确定使用已经确定 AT 活性水平的样本,白蛋白应用本身是否会直接影响 AT 测量系统。
方法和主要结果:20 名连续的 DIC 危重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接受 1500 单位 AT 药物治疗,同时使用 25%白蛋白溶液(N=11),另一组不接受(N=9)。AT 药物治疗后接受白蛋白溶液治疗的患者 AT 峰和谷活性显著升高,而接受相同剂量 AT 药物治疗但未同时使用白蛋白的患者无法维持其谷活性。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患者的 AT 分布半衰期缩短,表明血管通透性增强。同时接受白蛋白和 AT 药物治疗的患者(N=11)的 AT 活性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白蛋白治疗的患者(N=9,p=0.01)。此外,在体外将白蛋白应用于 AT 测量系统不会影响其在样品中的值。
结论:这是第一份报告表明,即使对血管通透性增加的 DIC 患者施用有限的 AT 剂量,25% 白蛋白给药也能提高和维持 AT 活性。这可能是由于白蛋白具有一定的结合作用,这需要在未来进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