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雷纳托·埃切维斯特·达·罗莎、卡洛斯·罗伯托·斯佩哈尔和让·Q·刘
由豆薯层锈菌引起的亚洲大豆锈病在世界所有大豆产区均有发生。锈病是大豆最具破坏性的叶面病害,可导致 80% 以上的产量损失。迄今为止,已在引进植物中发现了六种特定抗性基因。然而,能够克服这些基因所赋予的抗性的豆薯层锈菌种已经进化出来。由于抗性品种有限,杀菌剂的使用是农民唯一可用的管理手段,这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以及环境和人为污染的风险。因此,通过传统育种和标记辅助选择转移抗性基因可以开发抗性品种,并将其用作控制大豆锈病的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本综述的目的是提供亚洲大豆锈病抗性的广泛概述,以及指导未来研究的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