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fan Yulianto*、Cornelius Hammer、Budy Wiryawan 和 Harry W Palm
印度尼西亚是亚洲地区在石斑鱼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之一。除了对石斑鱼的需求持续增长外,印度尼西亚的石斑鱼产量在二十年内增长了 5 倍。为了提高石斑鱼产量,印度尼西亚政府启动了种群增殖计划,将养殖的石斑鱼放归自然栖息地。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石斑鱼种群增殖对印度尼西亚卡里穆贾瓦国家公园的天然石斑鱼种群的影响,并监测其中涉及的潜在风险。使用水下视觉普查和鱼获量监测对后院多物种孵化系统中 10 厘米养殖的褐斑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进行了实验性放生。结果发现,对于放生的 10 厘米长石斑鱼来说,最大的危险是立即成为珊瑚礁栖息地捕食者的猎物,即使放生地点有足够的藏身之处,因为这种特定尺寸的石斑鱼没有接受过在野外条件下生存的训练。然而,15 厘米长的石斑鱼完全有能力寻找庇护所并躲避捕食者。这导致我们明确建议,在放生的石斑鱼在放生计划中至少应有 15 厘米的大小。根据我们的实验,迄今为止官方建议的放生最小尺寸(10 厘米)太小,对于 E. fuscoguttatus 来说,应该增加到 15 厘米,并且需要在未来调整官方建议。对放生的鱼进行了寄生虫学检查,以分析所涉及的潜在风险。没有观察到大型寄生虫,限制了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内传播寄生虫和疾病的风险。然而,E. fuscoguttatus 的许多寄生虫分布广泛,可以感染不同的石斑鱼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