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lam Sharmaa、Jyotsna Suric、BK Chandana、B Singha、Naresh Sattib、A Prabhakar、BD Gupta、Mowkshi Khullara 和 Zabeer Ahmeda
在印度草药医学和传统印度医学体系中,黄荆子(马鞭草科)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肝病已有详尽记录。本研究旨在调查黄荆子标准化生物活性成分 (SF) 对乙酰氨基酚 (APAP) 和半乳糖胺 (GalN) 肝毒性的保护肝脏功效。以 12.5、25、50 和 100mg/kg 的剂量口服 SF,分别使用预防和治疗方案对小鼠和大鼠的 APAP 和 GalN 肝毒性进行测试。对分离的标记物 agnuside 和 negundoside 进行了 APAP 毒性测试。测定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 (LDH)、胆红素和白蛋白以及肝匀浆中的甘油三酯 (TG)、总蛋白、谷胱甘肽 (GSH) 和脂质过氧化 (LP)。对 APAP 引起的肝毒性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SF 对 APAP 和 GalN 表现出显著的保肝作用,ALT、AST、LDH、ALP、胆红素、TG、白蛋白和总蛋白均恢复正常。用 SF 处理后,LP 和 GSH 水平也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恢复。Agnuside 和 negundoside 也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可防止 APAP 引起的肝毒性。对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的显微镜检查证实了 SF 的保肝潜力。研究结果表明,SF 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且具有足够的安全范围,因为在口服剂量高达 2000 mg/kg 时未观察到死亡率和一般大体行为变化。SF 的保肝机制可能是由于其抗氧化活性,通过防止脂质过氧化增加和维持谷胱甘肽状态而表现出来。从目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阿格努苷和黄连苷是 SF 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决定 SF 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