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耀廷、张方树、赵大宇和连伊斌
背景:登革热是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中传播速度最快的蚊媒病毒性疾病。在台湾,登革热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中集中在南部,尤其是高雄。
目的:研究 2005 年至 2012 年台湾登革热传播的时空模式,以调查登革热 (DF) 患者的发生及其与幼蚊和成蚊指数的关系,以及与气象因素和家庭密度的相互作用。
方法:将三个数据库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链接,包括 2005 年至 2012 年高雄市的 DF 病例综合图表记录和媒介监测数据,以及气象和环境信息。采用病例交叉研究设计探讨蚊子指数和天气对 DF 风险的影响,并采用条件逻辑回归估计比值比 (OR)。
结果:结果表明,幼蚊指数在中、高家庭密度地区与DF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例如,布雷图指数的OR分别为1.04,95% CI=[1.02, 1.06]和1.06,CI=[1.04, 1.08]),而成蚊指数在所有低、中、高家庭密度地区均显著(埃及伊蚊指数的OR分别为1.29,CI=[1.23,1.36];1.49,CI=[1.37,1.61]和1.3,CI=[1.21,1.39])。同时,结合滞后2周的降雨量、滞后2个月的降雨量、滞后2周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以更好地预测DF的发病率。
结论:气象条件以非线性方式影响 DF 发生,单一时间点降雨变量不足以拟合它。我们的研究表明,短滞后(过去 2 周)的中等降雨、中等温度和高湿度条件与长滞后强降雨相结合与 DF 发生概率增加有关。BI 和 CI 是家庭密度中等和高密度地区的 DF 发生的有用预测因子,但在低密度地区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