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 Kakehashi、Shoji Fukushima、Min Wei 和 Hideki Wanibuchi
如今,化学致癌物致癌性的阈值概念已引起致癌学界的关注。对于基因毒性物质,有大量的实验证据支持该概念。本文,我们报告了熟食中所含杂环胺、2-氨基-3,8-二甲基咪唑并[4,5-f]喹喔啉 (MeIQx)、2-氨基-3-甲基咪唑并[4,5-f]喹啉 (IQ) 和 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 吡啶 (PhIP) 以及天然和加工食品中的污染物、N-亚硝基化合物(如 N-亚硝基二乙胺 (DEN) 和 N-亚硝基二甲胺 (DMN))对大鼠的低剂量致癌性。中期大鼠肝脏生物测定证实了 MeIQx 致癌性存在无影响水平。随着 MeIQx 剂量的增加,肝脏组织中会发生一系列事件:首先,低剂量时会诱导 DNA-MeIQx 加合物,然后 DNA 8-羟基-2'-脱氧鸟苷 (8-OHdG) 形成和 lacI 基因突变增加,随后高剂量时会出现癌前病变,即谷胱甘肽 S-转移酶胎盘阳性 (GST-P+) 灶。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 IQ 在高剂量时会在大鼠肝脏中诱发癌前病变,但在低剂量时则无任何作用。同样,对众所周知的结肠基因毒性致癌物 PhIP 的致癌性检查表明,低剂量使用会导致 PhIP-DNA 加合物形成,然而,结肠癌前病变的替代标志物,即异常隐窝灶,仅在高剂量时才被检测到。在对 N-亚硝基化合物的研究中,低剂量治疗后,大鼠肝脏中未检测到 GST-P+ 病灶,相反,高剂量 DEN 和 DMN 诱导了这些病灶的发展。总之,DNA 反应性基因毒性剂(例如杂环胺 MeIQx、IQ 和 PhIP)以及 N-亚硝基化合物 DEN 和 DMN 至少在实际致癌性方面发挥了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