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

适应性精神病态:同理心和精神病态并不互相排斥

Stephen Mihailides、Roslyn Galligan 和 Glen Bates

这项研究测试了适应性精神病假说的一个假设,即对于正常范围的精神病,同情心和精神病并不相互排斥。在早期的研究中,方向向量被操作化,以测试新理论的核心假设。实验参与者是 34 名学习心理学的大学生(38% 为男性,M=22.08,SD=2.53 岁,62% 为女性,M=25.33 岁,SD=8.33),他们被呈现了一个旨在引起生存威胁的表意性常态场景。这种暴露导致参与者的状态精神病水平升高,对于目标(称为道德偏差者),对照组的精神病水平没有变化。使用道德倒置方法进行的假设检验证实了对隔离区外不受道德倒置影响的个人的同情心的保留。与假设一致,被隔离的道德偏差者牺牲了同情心,而道德偏差者的精神变态状态则定向上升。本研究结果总结为新的理论术语“定向同情心假设”。

这项研究通过测试“对于正常范围的精神病态来说,同情心和精神病态并不相互排斥”这一理论原则,扩展了先前研究的发现。它进一步推进了先前的研究,这些研究为两种启发式方法奠定了基础,即适应性精神病态假说,以及其为状态精神病态假说奠定的理论基础。这两个术语都采用了道德反转方法,以在测试有关精神病态的新理论的假设及其假定的适应性基础时获得实证支持。

Bates 等人建立了状态精神病假说的基础。早期研究参考了方向向量假说,该假说测试了新理论的机械特征,以及在正常人群中引发精神病水平升高的基础。在采用新理论之前,对同理心文献进行了选择性审查,以测试正常范围精神病患者的同理心和精神病表现之间的关系。实验工作扩展了方向向量假说,通过定义精神病模块化思维隔离区内外目标的同理心水平。

免责声明: 此摘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尚未经过审核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