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尔·戈麦斯-泽莱东、马库斯·凯撒和奥特玛·斯普林
葡萄栽培不断因霜霉病流行而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尽管人们对病原菌 Plasmopara viticola 的感染生物学有了很好的了解,但是人们对这种卵菌的种群多样性以及与不同宿主基因型相容或不相容反应的机制知之甚少。区分不同毒力的菌株是评估当地种群致病类型的基本步骤,并有助于制定防止经济损失的措施。我们在此描述了一种扩展的、略加修改的生物测定法,用于通过孢子形成强度评估毒力。同时,考虑了宿主基因型的坏死反应,并允许识别不同的抗性策略。接种五种不同的 Plasmopara viticola 单孢子囊菌株后,对 12 种宿主基因型的感染症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一些葡萄品种的抗性多样性很高;2. 在四种受试北美品种中,河岸葡萄表现出最强的抗性; 3. 亚洲葡萄科植物具有完全抗性和高度敏感的基因型。此外,对接种的山葡萄和日本白蔹葡萄叶片进行显微镜研究发现,尽管缺乏孢子形成,但菌丝体可能会在抗性宿主中生长到一定程度。山葡萄的坏死反应表明,与日本白蔹葡萄相比,山葡萄的抗性机制不同,日本白蔹葡萄没有发现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