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于
  • 打开 J 门
  • Genamics 期刊搜索
  • 学术钥匙
  • 期刊目录
  • 引用因子
  • 乌尔里希的期刊目录
  • 访问全球在线农业研究 (AGORA)
  • 电子期刊图书馆
  • 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 (CABI)
  • 参考搜索
  • 研究期刊索引目录 (DRJI)
  • 哈姆达大学
  • 亚利桑那州EBSCO
  • OCLC-WorldCat
  • 学者指导
  • SWB 在线目录
  • 虚拟生物学图书馆 (vifabio)
  • 普布隆斯
  • 日内瓦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 欧洲酒吧
  • 谷歌学术
分享此页面
期刊传单
Flyer image

抽象的

田间条件下两种大豆品种大豆叶脉坏死相关病毒种子传播能力评估

Hajimorad MR、Halter MC、Wang Y、Staton ME 和 Hershman DE

大豆叶脉坏死相关病毒 (SVNaV) 最初于 2008 年在田纳西州发现,最近有报道称该病毒在美国其他大豆种植区以及加拿大也发现了。为了提供大豆叶脉坏死相关病毒无法通过种子传播的直接证据,在 2013 年生长季节,在肯塔基州的一块田地中种植了 CF386RR2y/stsn 和 AG4832 两个品种。8 月初出现了典型的 SVNaV 诱发症状。从两个品种的 150 株有症状和无症状植物中收集组织,并通过 ELISA 进行检测。在 94% 的有症状植物中检测到了 SVNaV,但在无症状植物中未检测到。从每个品种中 ELISA 读数最高的 10 株选定的受感染植物中分别收获种子。在温室条件下种植了来自两个品种的共 2085 颗种子,随后在出苗后 4-5 周收获了 1955 株无症状幼苗,并分别用 ELISA 进行检测。只有一株幼苗的汁液吸光度读数高于背景值。然而,当种植并检测同一母株的所有种子时,没有一株呈阳性。这表明这株幼苗的吸光度值高于背景值是一种异常。为了寻找来自受感染母株的 SVNaV 分离株之间可能的遗传变异,对种子进行了生长测试,从代表两个品种的 13 株母株中扩增了核衣壳蛋白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序列分析显示存在不同的变体。讨论了 SVNaV 在大豆中缺乏种子传播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 此摘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尚未经过审核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