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于
  • 学术期刊数据库
  • Genamics 期刊搜索
  • 学术钥匙
  • 期刊目录
  • 中国知网(CNKI)
  • 西马戈
  • 访问全球在线农业研究 (AGORA)
  • 电子期刊图书馆
  • 参考搜索
  • 研究期刊索引目录 (DRJI)
  • 哈姆达大学
  • 亚利桑那州EBSCO
  • OCLC-WorldCat
  • SWB 在线目录
  • 虚拟生物学图书馆 (vifabio)
  • 普布隆斯
  • 米亚尔
  •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 日内瓦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 欧洲酒吧
  • 谷歌学术
分享此页面
期刊传单
Flyer image

抽象的

工业废水污染土壤中抗砷菌普罗维登斯菌(KDM3)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砷机理研究

Sharad P Kale、Darshana Salaskar、Sukhendu Ghosh 和 Suvarna Sounderajan

从孟买受金属污染的工业土壤中分离出一种新型普罗维登斯菌属雷特格氏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表征。该分离株可以在含有高达 10,000 μg mL-1 砷酸盐(133.3 mM 砷酸钠)的培养基中存活。生长参数研究表明,与对照细胞相比,仅在 5000 和 10000 μg mL-1 砷浓度下生长受阻。TEM 研究表明,当细胞在 10,000 μg mL-1 砷酸盐存在下生长时,没有发生重大形态变化或损伤。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经砷处理的细胞表现出蛋白质的过度表达,即通过 MALDI TOF 质谱法鉴定的砷泵驱动 ATPase。砷酸盐一旦进入细胞内,据推测会被还原为亚砷酸盐并进一步挤出细胞。 TEMEDX 和 XPS 分析证实,砷从细胞中排出导致细胞内砷的积累减少。发现普罗维登斯菌对砷的高抗性是由质粒介导的。质粒治愈的细胞对砷胁迫敏感,不能在含砷的培养基中生长。目前的细菌菌株将砷酸盐 (V) 还原为亚砷酸盐 (III) 可促进土壤中砷的移动性和生物利用度。这是普罗维登斯菌属中首次报道如此高的砷耐受性,它可能具有很高的砷生物修复策略潜力。

免责声明: 此摘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尚未经过审核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