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ha AR Meeran、Nachiket Apte、Eli I Lev、Martin G Gesheff、Udaya S Tantry 和 Paul A Gurbel
阿司匹林和 P2Y12 受体拮抗剂的双重抗血小板疗法是患者治疗的基石。噻吩并吡啶类(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是前体药物,需要通过细胞色素介导转化为活性代谢物,以阻断 P2Y12 受体和随后的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反应的变异性归因于其活性代谢物的变异性,而这又受到与肠吸收蛋白、ABCB1 和肝细胞色素同工酶(特别是 CYP2C19)相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影响。此外,CYP2C19 基因的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存在与活性代谢物生成不良、抗血小板反应不良以及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特别是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CYP2C19 和 CYP2B6 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对药物的反应;但目前尚不清楚其临床意义。虽然替格瑞洛(一种环戊基三唑嘧啶)是一种前体药物,但它由 CYP3A4 代谢,其活性代谢物与母体药物一样有效。迄今为止,尚无关于基因型变异对替格瑞洛代谢、其抗血小板反应或临床结果有显著影响的报道。克服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 LoF 携带影响的最佳策略可能是将治疗转换为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尽管尚未进行评估这种方法的大规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