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于
  • 学术期刊数据库
  • Genamics 期刊搜索
  • 学术钥匙
  • 期刊目录
  • 中国知网(CNKI)
  • 西马戈
  • 访问全球在线农业研究 (AGORA)
  • 电子期刊图书馆
  • 参考搜索
  • 研究期刊索引目录 (DRJI)
  • 哈姆达大学
  • 亚利桑那州EBSCO
  • OCLC-WorldCat
  • SWB 在线目录
  • 虚拟生物学图书馆 (vifabio)
  • 普布隆斯
  • 米亚尔
  •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 日内瓦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 欧洲酒吧
  • 谷歌学术
分享此页面
期刊传单
Flyer image

抽象的

孔径和水活度对生物炭接种载体中热带根瘤菌存活的影响

Steven J Vanek、Janice Thies、Bing Wang、Kelly Hanley 和 Johannes Lehmann

研究生物炭(热解生物质)作为微生物接种载体可能使接种微生物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阐明非孢子形成细菌(如根瘤菌)与载体和土壤中的微生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测试了 32 种生物炭作为热带根瘤菌 (CIAT 899) 的栖息地,以量化孔径分布、化学特性和粘土添加对细菌丰度的影响,在 27°C 下储存六个月和干燥条件下均如此。压力板测量和显微分析得出了不同生物炭载体中平均大孔(0.3-30 μm)大小的相关估计值(r=0.80,p<0.0001)。大孔尺寸被指定为生物炭性质变异的第一个主成分,以及来自植物原料的矿物质含量。在潮湿的储存条件下,许多生物炭相当于泥炭作为微生物载体。这些储存培养中的热带根瘤菌丰度与生物炭孔径呈二次函数关系(p<0.001),最大丰度出现在大孔径为 13.6 μm(压力板)或 10.1 μm(显微照片)时。生物炭的 ASTM 挥发物含量越高,其丰度越低(p<0.001),而生物炭中植物原料来源的矿物质含量越高(p<0.01)。在热解之前向生物炭中添加针铁矿和蒙脱石会增加 <0.3 μm 的大孔。添加针铁矿降低了细菌存活率,而蒙脱石使大孔松木生物炭中的热带根瘤菌丰度增加了 10 倍(p<0.05),干燥 10 天后,四种生物炭中的热带根瘤菌存活率提高了 2 至 11 倍(p<0.001)。我们得出结论,优化生物炭的孔径分布和化学性质是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可以生产出与开采的辐照泥炭一样有效的载体材料,用于非孢子形成细菌,如R. tropici。

免责声明: 此摘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尚未经过审核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