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ia Eby M 和 Linda Hazlett D
微生物性角膜炎可导致因角膜瘢痕或表面不规则而导致的严重视力丧失。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角膜穿孔和眼内炎,导致失明。角膜损伤可能在短短 24 小时内发生,最具侵袭性的感染通常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机会性病原体。这种细菌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有效地逃避免疫反应并削弱免疫反应。通常,先天免疫系统通过中性粒细胞提供防御,中性粒细胞在感染后短短 6-12 小时内被招募,通过泪膜从角膜缘血管传播到感染部位。这些细胞在限制细菌增殖以及保护宿主组织免受破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如果它们在局部持续存在,则是有害的,会导致额外的组织损伤。逃避部分是由于细菌糖萼,它的作用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功能。除了第一道防线之外,还涉及分泌的外毒素 S、T 和 U、TLR 的作用、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 1、6、10、12、17 和 18、IFN-γ 以及 CD4+ T 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巨噬细胞。由于细菌和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激发强烈免疫反应、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的显著能力。考虑到细菌作用和更重要的宿主炎症所涉及的复杂机制,很容易理解针对精确的易感性、治疗策略和发病机制模型有多么困难。本文我们将回顾我们对这种细菌发病机制的一些重大突破,并讨论最近的新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