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

接受心律调整手术的阿哌沙班患者改用肝素和出血风险:Amper Af 研究

瓦利德·阿马拉、罗德里格·加西亚、杰罗姆·泰伊布、埃斯特尔·甘杰贝克、安托万·唐普尼尔、赛达·切古尔、弗雷德里克·乔治、安东尼·米尔海姆和雅克·曼苏拉蒂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接受阿哌沙班治疗期间接受心律手术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际管理。方法:这项观察性多中心研究前瞻性收集了接受阿哌沙班治疗期间接受心律手术(消融、起搏器/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植入、心脏复律)的非瓣膜性房颤 (AF) 患者的数据。术后随访患者长达 30 (±5) 天。收集术后 30 天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25 个中心共招募了 959 名患者(2015 年 9 月 - 2017 年 9 月)。其中,115 名(12.0%)患者接受了起搏器或 ICD 植入术,359 名(37.4%)患者接受了 AF 消融术,265 名(27.6%)患者接受了扑动消融术,220 名(22.9%)患者接受了电击心脏复律术。每次手术期间阿哌沙班的管理由研究者自行决定。早期并发症包括 18 起出血事件(1 起需要引流的心包填塞,2 起未引流的心包积液,11 起导管消融术中的非大出血,4 起搏器/ICD 植入术中的非大出血)。消融术中从阿哌沙班转为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LMWH) 的患者数量高于其他手术(消融术为 51.2%,而接受起搏器/ICD 植入术和心脏复律术的患者分别为 11.5% 和 2.6%;P<0.001);所有手术的中位桥接持续时间为 24 小时。比较有无出血事件的患者,发现有出血事件患者的肝素/LMWH 桥接发生率更高(60% vs 35.9%;P=0.03)。结论:心律失常手术期间从阿哌沙班到肝素/LMWH 的围手术期桥接与 30 天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有关。在接受阿哌沙班治疗的同时接受心律失常手术的 959 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消融术后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桥接比起搏器/ICD 植入或心脏复律术后更常见(分别为 51.2% vs 11.5% 和 2.6%;P<0.001),并且与出血事件风险相关(P=0.03)。这项观察性多中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数据,说明接受心律手术且接受阿哌沙班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管理。• 2015 年 9 月至 2017 年 9 月期间,在法国 25 家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 959 名患者中,术后随访时间长达 30 (±5) 天,消融术中桥接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的比例高于起搏器/ICD 植入术或心脏复律术(分别为 51.2% vs 11.5% 和 2.6%;P<0.001)。• 所有手术中桥接时间的中位值为 24 小时,并且切换与出血事件风险增加相关(P=0.03)。

免责声明: 此摘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翻译,尚未经过审核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