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吴丽萍、刘玉杰、邓鹏驰、尹海琳、文思兰、陈聪和叶黎明
针灸可能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替代疗法,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模型,具有多种致病机制。为了研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生物学过程和针灸的作用,基于 1H 核磁共振 (NMR) 的代谢组学已被用于获取尿液代谢组数据。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由单钠尿酸盐 (MSU) 晶体诱发。连续 9 天对 ST-36 (足三里) 和 SP-6 (三阴交) 穴位进行针灸。主成分分析 (PCA) 和偏最小二乘 (PLS) 已用于比较尿液代谢扰动的时间过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显著变化为,注射MSU后第3天柠檬酸和琥珀酸升高,尿囊素、乳酸、甲酸、氧化三甲胺(TMAO)和牛磺酸降低;第9天柠檬酸、琥珀酸和尿囊素开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甲酸、牛磺酸、氧化三甲胺和乳酸则进一步降低,表明恢复不完全。针刺治疗似乎可以逆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影响的大多数代谢物的水平,然而,第3天乙酸、乙酰乙酸、尿囊素、肌酸/肌酐、苯乙酰甘氨酸(PAG)、牛磺酸和氧化三甲胺的水平显著升高;除肌酸/肌酐略有升高外,其余代谢物在第 9 天开始恢复到原有水平,证明了针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我们的工作展示了基于 NMR 的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针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生物学效应方面的潜力。